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组织变性和损伤、纤维环破裂、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向后突出、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,导致下腰椎疼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,它是临床上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之一,约占腰痛患者的20%多发生在青壮年,常见于体力劳动者。
临床表现
腰腿痛
先腰背痛后腿痛或者两者同时出现或者先腿痛后腰痛,疼痛时间长短不等,短者数天,长者数年,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,卧床休息后减轻或缓解腿痛多因坐骨神经受刺激引起,呈神经根性放射痛由腰骶部、臀后部、大腿后外侧、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部,病人多采用屈髋屈膝位减轻疼痛。
马尾综合症
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可有左、右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,严重者产生括约肌功能障碍。
间歇性跛行
因肌力减弱、肌肉萎缩,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患侧肢体疼痛或麻木,且逐渐加重。
麻木
反复发作或迁延时间过久者,可出现坐骨神经分布区麻木或感觉减退。
体征主要有腰椎姿势异常,压痛、腰椎运动、肌力改变和肌萎缩、感觉减退、腱反射改变及神经根刺激征等。
1、腰椎姿势:生理弯曲消失,脊柱侧弯,借以缓解神经根受压症状。
2、腱反射改变:发生在腰3、4椎间时膝反射减弱或消失,腰5骶1突出时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。
3、压痛:椎旁压痛,并向下肢放射,增加腹压,如咳嗽、仰卧起坐、排大便时疼痛加重。
4、感觉减退:感觉障碍按受累神经根支配分布,以单一神经分配区明显。
5、腰椎运动:可出现腰椎侧弯受限,后伸受限,晚期前屈受限。
6、肌力改变和肌萎缩:受累神经支配的肌肉,如胫前肌、拇长伸肌、趾长伸肌等肌力减退和肌萎缩。椎间盘突出发生于腰4、5处,趾背伸肌减弱,发生于腰5骶1处小腿三头肌萎缩。
诊断
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,特殊检查方法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,如常规腰椎平片、椎管造影、腰椎间盘造影、CT扫描、核磁共振成像等。
温馨提示:看完文章后,如果您还有关于【颈椎病、腰椎病、风湿病、骨质增生、肩周炎、关节炎、腰椎间盘突出、坐骨神经痛】等方面问题,可以在线咨询或拨打免费热线电话0571-89807358及时咨询!预约挂号报上【姓名+电话】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