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是一种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骨病,许多中老年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之后,都特别惧怕运动,生怕会因为运动而增加骨折的风险,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,规律恰当的进行运动,不但不会导致骨折,还可以增加骨密度和骨质量,同时还能够增强肌肉的力量以及平衡能力,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及时了解适合自己的运动尤为重要。
得了骨质疏松可以做哪些运动?
1、有氧运动
有氧运动可以在有氧代谢的前提下进行有节律的运动,躯干、四肢以及大肌肉都能够得到活动,比如健步走或者慢跑,强度比较低,受伤的风险也比较低,对于减少绝经期妇女髋部以及脊柱骨密度丢失有一定的帮助,社交舞以及有氧健身操也是不错的选择,如果是老年患者,还可以骑室内自行车,在骑车之前要调整好车座的高度,避免过分屈膝或踮脚。
2、肌肉强化运动
肌肉强化运动能够使肌肉的强度、力量以及耐力和质量有所提高,从而使骨骼的稳定性变得更好,骨密度有所增强。骨质疏松患者最害怕的事情则是意外摔倒,因此在锻炼的时候以下肢肌肉力量为主,比如直腿抬高,另外患者还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对于上肢肌肉力量的锻炼,可以减轻骨骼的压力,比如举哑铃,肌肉强化运动的频率为每个星期三次,每次45~70分钟。
3、平衡运动
平衡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平衡力,降低骨质疏松患者出现跌倒的几率,间接降低骨折的发生几率。效果比较好的平衡运动包括闭眼单腿站立、提踵踮脚等等,建议每个星期进行三天或三天以上,每天进行10~20分钟即可。
4、多元化运动
多元化运动是指有氧运动、肌肉强化运动、平衡运动多种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,有助于全方位的增强骨密度,维持骨骼的健康,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制定运动的方案,比如老年肥胖患者,把肌肉强化运动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效果比较好。
杭州天目山医院骨科是家专注人体骨骼健康专业医院,拥有经验丰富的医师团,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方式及治疗方案。祝您早日告别疾病的烦恼。
骨质疏松患者要减少久坐的时间,每个星期至少要进行150~30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,每个星期至少要运动三天,也就是说每天运动30~50分钟即可。在运动期间要关注心率和呼吸,同时要根据自己疲劳感的程度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合自己,避免疲劳过度。